于1930年問世的水平帶式真空壓濾機,,是隨著磷礦開采而不斷發(fā)展起來的,,現(xiàn)己發(fā)展有各種不同的結構型式,但其基本型式還是排水帶式,。在該裝置中,,橡膠排水帶作為轉動的過濾面掛在轉輥上,并由它帶動旋轉,。由于排水帶的斷面形狀酷似“T"型,,其下部的凸出部分恰好嵌人轉輥的腰槽內(nèi)而避免了帶的跑偏。壓濾機帶的外表面上有許多橫向溝槽,,而帶的中央則每隔一定距離還有縱向貫壓濾機穿孔,,作為排除濾液或洗液的流道。此外,,在排水帶的邊緣還設有高起的邊堤,,以便容納濾漿防止溢出。排水帶上鋪設濾布,,而構成過濾面。濾布與排水帶并不始終接觸,,它們在返回的那一側兩者相互分開,,這非常有利于濾布和排水帶的洗滌。為了增強韌性,,排水帶通常由天然橡膠制成,,并加有四酮等纖維物質。
排水帶的下表面同真空吸氣盤的敞口上周邊相接觸,,以便抽真空時二者之間能保證密封,,真空度可達400mm汞柱。吸氣盤里有可調(diào)節(jié)位置的隔板,,以便調(diào)節(jié)真空的操作區(qū)域,。主動輥借助電機經(jīng)鏈輪帶動排水帶和濾布一起運動,另一個轉輥是位置可調(diào)的張緊輥。此外,,還有校正濾布跑偏的裝置,。為了避免濾漿同洗滌液相混,在過濾面上還設置有軟質橡膠隔板,。
在操作時,,先由懸浮液分配器以自流方式向移動的過濾面供料,此種加料方式布料均勻且不損壞顆粒,,有利于真空過濾,。
在真空盤的抽吸作用下,固相顆粒被截留于濾布,,形成的濾餅厚度可達10cm;濾液通過排水帶上的橫向溝槽及中央貫穿孔,,流入真空盤后排出機外。通常,,為了保證洗滌均勻并節(jié)約用水,,一方面采用溢流槽向濾餅均勻供水,另一方面可采用多級逆流洗滌,。洗滌后的濾餅,,重新進行真空脫水并到濾布轉向處靠自重脫落,或者借助濾餅卷輥,、振動器以及壓縮空氣等方式排除,。排水帶和濾布在返回過程中受到?jīng)_洗并獲得再生,此時所用洗滌水很少,。如此循環(huán)往復成為連續(xù)操作的過濾設備,。